防不胜防啊!
“食以味为先”,据说阳澄湖的大闸蟹味道鲜、身价高,导致全中国的螃蟹们都忙着篡改户籍。可是,中国只有一个阳澄湖,而阳澄湖又不是取之不尽的聚宝盆,据说每年供应到全国市场的大闸蟹,还不到两千多吨,不足两百万只。亿万食客面对两百万只螃蟹,“敌我力量”多么悬殊!
在全国许多大城市,我们都能看到N家“阳澄蟹”专卖店,把专卖店的数量相加,再用两百万去除,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一个专卖店大概卖不了多少只大闸蟹。那么,你在小商小贩聚集的市场上,能买到真正“阳澄湖大闸蟹”的几率,恐怕不会比彩票中奖高多少。
螃蟹们冒充“名门”,固然是为了自抬身价,但和许多消费者过分追求“品牌”也不无关系。在记者采访中,许多食客就表达了“吃阳澄蟹是身份的象征”的观点。有需求就有市场,于是,食客前赴后继,“李鬼”遍地横行。尽管有关部门多次提醒市民仔细分辨,但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连防伪标识都有了“盗版”,可见李鬼的业务水平,也在斗争中不断前行。
应该说,有关职能部门的提醒,以及通过媒体发布的“分辨方法”,对消费者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。但是让每一个普通市民,在逛市场之前都学习鉴别技巧,甚至成为“打假专家”,显然是荒谬的、滑稽的。在“假蟹横行”之际,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市场的清查力度,加大对假货的打击、处罚力度,让打假成为常态,让造假代价惨重,这样的打假才更直接、更有效。
天天“三一五”,我们期盼着。